• Steam:本站分享Steam相关资讯,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,仅供参考。

Steam上标天价的垃圾游戏,到底是谁在买?

  • BB姬
  • 2022年12月28日10时


夜間瀨玻璃丨文


大伙也知道,前不久Steam那边公开了今年的年度回顾,里面记录了包括游戏时间、游戏数量、个人成就等相关数据,还统计出了诸如游戏分布之类非常有意思的数据。



这个数据报告一出,我时间线上立马出现了友人们的截图,一年玩了 xx 款游戏,获得了 xxx 个成就。


不管具体数据如何,反正看起来比我的那份报告华丽太多了。我和电子阳痿争斗的一年,除了极地大乱斗之外,确实没玩太多。



好友看到我的这份报告也有点绷不住,调侃我已经变成了在通用电气上班的普通员工,变成了只会大乱斗打发时间的傀儡。


他拿出年入300余款游戏的成绩单,直挺挺地摔在我的脸上,让我好好跟他学习,还告诫我“极地大乱斗从来都不是不买游戏的理由!”顺便还把他新买游戏的截图,发给我了我。



好友告诉我,在这款名为《 Perfect Jump 》的游戏里玩家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击按键,让角色蹦跳到下一级阶梯便可以增加分数,轻松又休闲,非常适合我这种上班族。



他还跟我说,《 Perfect Jump 》的开发商「dragon at night」是一位成熟的外籍华人,他虽然没有在游戏中加入汉语,但是依然坚持使用简中版的录屏软件,来制作游戏的宣传视频。



最后朋友还骄傲的给我展示了《 Perfect Jump 》的售价,告诉我这可不是那种几块钱的垃圾作品。


我一看,这款工程量比不上我大学课题的《 Perfect Jump 》价值足足162元。



“你在洗钱?”我好奇地询问。


“我被诈骗了。”好友把头扭了过去。



《 Perfect Jump 》不是个例,像我朋友赌盲盒结果白送几十块钱的也不是个例。


这些游戏并不是他自己在Steam上买的,而是在“某多多”上,花了十几块钱,从“‘1块钱抽老头环’的游戏盲盒”中抽出来的。




类似这样粗制滥造,但售价高昂的游戏真的很多。打开Steam商店,在不加任何修饰词的情况下点击搜索,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葩。


如果这时候你再把顺序改成“价格从高到低”,那么更新之后的列表更是会有一种“开了眼”的感觉。



就比如这款名叫《steal》的游戏,今年8月31日发售,卡通的封面与1300人民币的售价就注定了它的不凡。



在游戏里,玩家需要扮演一名“小偷”,在绕开警察视线的同时,收集逃跑路线上的星星,最后尝试成功逃脱。



“丰富的”游戏内容,像是古早时期的经典闯关类手游,对历史的致敬已经足以让这么点担得起1300块钱的重任。


更别提那些无殊的3D建模素材,还有那在黑夜里很容易把人眼睛刺瞎的红色闪光,各种优秀的内容都可以为《steal》进一步赋值。



比它更加经典的还有《decisive》,一款发行于今年7月30日的游戏。




虽然建模依然还是没有特点,但是游戏玩法借鉴了经典的“坦克大战”,更加大众。


在游戏里,玩家需要在沙漠中操控坦克,利用建筑物躲避地方攻击,同时想办法淘汰对手。



相对来说《decisive》比《steal》完成度更高,但是价格却降到了《steal》的三成,仅售401元。



有点心动了。


如果我大学学的不是计算机,没有在 unity 课程上学习过这个被列为 unity 官方案例的课题,我一定会花几百块把它收入库中。



很离谱,但也没有那么过分。这些游戏再怎么说,起码还能算是“对板”,游戏的主视觉图和内容也能搭上边。


还有更多的游戏,在一开始就会靠着各种幌子把你骗进来,再用截然不同的有内容让你滚出去。


就比如说这个叫做《5SPOTS》的游戏,封面上是穿着白色连衣裙的美女,简介上写着“ This is a casual game.(这是一款休闲游戏)”。



朋友一时没忍住,点了详情,发现在这么多元素加持下《5SPOTS》还是一款特别的“三消”类游戏。


兴奋的他赶忙查看了一下游戏内容,原来“封面美女,简介休闲,标签三消”的《5SPOTS》其实是一款“找茬游戏”,售价高达198元。



要我说《5SPOTS》还是太委婉了,在同一行的《Special training camp》明显更有说法。


看看这冰冷肃杀的封面,毫无感情的红色镜头,张扬不羁唯恐我看清楚的标题,和简单明了一看就货不对板的简介,我只是一眼就相中了他。



《Special training camp》的TAG也添加得非常齐全,“休闲、模拟、2D格斗”。



不觉得很酷吗?完美符合我对“2D格斗”的想象。


但先别急,《Special training camp》相较于上述几款游戏,它还有一个“外国”的标签。说真的这种标签一出来,游戏的地位身份一下子就不同往日而语。


几年前,「特种训练营」是子供向游戏《奥比岛》上面,最难的几个小游戏之一;



几年后,《Special training camp》游戏素材都不换,直译一个英文名就可以直接登上 Steam 标价198。



这其中标签的含金量,不容小觑。


说真的,你在价格榜上划拉越久,这类游戏就会发现越多。


比如,用罗马音命名的《Kotori(小鸡)》标价198,点进去是一个素材简单堆叠,在4399上被命名为《小鸡回家》的闯关游戏。



再比如用民航作为封面的空战游戏《BeatPlane》。



点进去就会发现,这款售价408元的即时战略,原来只是套用老素材的传统“飞机大战”。



这种挂羊头,卖狗肉的游戏真的很多,它们本来可以直接抢钱,但是碍于Steam自己也有一套推送机制,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,它们都不会出现在主页。



说这里你可能也会对这些游戏感觉好奇,Steam没有强买强卖一说,那到底是什么人在买这些游戏?



如果完全没人买,那为什么又会有人不停歇地将这些与价格不符的游戏,搬到 Steam 上来呢?


问题的根源还是出于“某宝”以及“某多多”上面的这些“Steam游戏盲盒”。



在这些盲盒的宣传主页上,商家会给游戏标注“正版游戏、每款游戏在130元以上”。而在具体说明中,他们也会明确告知玩家不接受游戏的退货,不能提前指定游戏,等相关事项。




这种慈善盲盒非常鸡贼。


你说他价格昂贵,但Steam游戏的定价其实都是发行商自己说了算,对于这一类换皮游戏来说,价格本身就没有意义。


你说他是正版游戏,但也只是利用了用户“Steam上的游戏就是‘正版’”的想法,将一些游戏换皮包装,进行上架。


每个人都会有赌徒心理,在赌徒之心燃起的时候,看到这些盲盒的评价,看起来又拥有非常夸张的爆率,不免让心脏狠狠地一跳。



这一跳,一般就跳到了马里亚纳海沟,捞都捞不上来。


毕竟卖家在一开始的商品简介中,就标注了奖池内还有“更多惊喜”需要你自行探索。



而游戏的标价,也是清清楚楚的198。



在文字游戏的圈圈绕绕中,玩家花了钱,购买了CDK,心心念念想淘一个没玩过的大作,但收到了一个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玩的“休闲游戏”。



这在法理上确实没什么问题,也可以被理解成为新一代的“喜加一”。


可怎么说呢,之前的“喜加一”是看到想要的游戏打折,然后快乐入库,玩家总归是买到了想要的游戏,不管玩不玩都会享受到一份购买的快乐;


而对于盲盒来说,“喜”变成了一个不必要的存在,靠着文字游戏和赌徒心理,去“骗取”一个又一个盲盒钱,让游戏成为一个空洞的数字。


这种事对于我们来说,总归还是差了点意思。



就好像我现在的朋友一样。他抱着我的大腿,希望把剩下十几个个激活 Key 打包卖给我。


嘴上还说着一堆半懂不懂的话,什么“千万不要去买盲盒游戏,会上当受骗”,什么“买了盲盒游戏的人注定度过一个悲惨的人生”



那我能怎么办?“要不还是报警吧。”



-END-



往期精选


Copyright © 2023-2024.Company Steamhenaiw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Steam